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百道编按】《战“疫”,我在中国》是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与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策划、出版的作品。在中国文化译研网平台的支持下,《战“疫”,我在中国》选取了30余位在华国际友人的文章,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成书。《战“疫”,我在中国》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奋战中的中国。
《战"疫"我在中国》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利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驻华大使、媒体人、出版人、医生、大学教授、留学生等来自世界各地,又身处中国不同城市的37位国际友人在疫情期间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而写下的文字和拍下的图片,汇成了《战“疫”,我在中国》一书。正是这些文字和图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奋战中的中国。
这些在华国际友人来自多个国家,有邻国俄罗斯、东南亚的柬埔寨、南亚的斯里兰卡、南半球的南非……他们讲述了疫情中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一文一图反皆映他们的真实心声。
比如柬埔寨学生吴宝强,疫情期间在武汉大学寝室隔离,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他和妈妈通信往来,在信中,他提及了武汉最近的情况,自己的所思所感,和疫情中人们的救援与抗争。他形容道:“在人类历史上,我几乎没有看到哪座城市的人像武汉人那样团结、有序、遵守法律和听从安排。武汉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多所方舱医院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我觉得除了中国,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大的能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南非人埃希祖伦·迈克尔·米歇尔·奥莫鲁伊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此次疫情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在此次抗击疫情方面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的医疗体系建设也给世界在未来应对类似的疫情和灾难贡献了中国智慧。
俄罗斯联邦总统大学商学院东方语言教研室主任叶卡捷琳娜·克留科娃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在她看来,人们在疫情中的表现是坚毅的。
这些国际友人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成书,从不同角度把中国应对疫情过程中的各种感人瞬间传递给了他们的政府、媒体、亲人和朋友。透过他们的文字和图片,一个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立体的、真实的中国全球大国形象跃然纸上。
《战“疫”,我在中国》不仅展示了真实的奋战中的中国,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感受。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虽然目前中国已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但还有很多国家正处于抗疫关键时刻。我们同住地球村,疫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只要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取得全球战“疫”的胜利。而《战“疫”,我在中国》,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声音。
贝宁共和国的莱东翰在疫情发生后,与他的江西同事们一起请战,在医院里抗击疫情,救治病人。此外,还有多位国际友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疫情中帮助他人,助力抗疫。在《战“疫”,我在中国》一书中,虽然作者们的社会角色各不不同,但他们都发出展现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这些声音也必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声音的回响。
《战“疫”,我在中国》一经出版就受到国际出版界的广泛认可与欢迎。4月,在第十一个联合国中文日,《战“疫”,我在中国》(中英文版)在举行了新书首发式,海内外参与此次活动的35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通过实时视频观看了首发式。
到目前为止,该书版权已输出到十余个国家。其中,英国全球世纪出版社看到中文版的书稿后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江西教育出版社,商谈该书英文版在英国授权出版的事宜。江西教育出版社和英国全球世纪出版社通力协作完成了《战“疫”,我在中国》(英文版)的编辑工作,该书已顺利在英国出版,并被收入全球世纪出版社的社科科普通俗读物“三只眼转文化丛书”,直接进入大英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全书和各章节都加上了DOI号在全球独立发行。
将来,还会有更多人通过阅读《战“疫”,我在中国》这部作品,认识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
(本文编辑:杨子欣;编助:林千惠)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