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 Fun书> 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
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


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

作  者:(美)斯蒂芬妮·萨顿 著 

译  者:李若虹

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丛 书:辞海译丛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定  价:66.00

I S B N :9787532640157

所属分类: 传记 > 科学家  传记

标  签:传记 考古学/地质学 科学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约瑟夫·洛克(1884一1962),美籍奥地利探险 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20世 纪初,他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农业部和哈佛大 学阿诺德植物园等机构派遣,先后带领 多支考察队来中国收集植物标本,并为《国家地理》 写稿。他对云南附近村落风土人情和动 植物的描述,激发出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 香格里拉”的动人传说。

《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取材于洛 克的日记、书信等史料,以其视角考察了20世纪上半 叶中国西南边境的社会 生活、自然界域和动植物,谈到了政治文化视域中的 鸦片、部落生活及科学家的困境。洛克 最初猎奇于边地的自然风光和原住民生活,20世纪30 年代初,失去收入来源的洛克变卖所 有家产,回到中国西南边地全心研究纳西文化。中西 文化差异带来的张力和本身难以调和的 内心世界交织成了他丰富、复杂、矛盾和捉摸不定的 一生。

TOP作者简介

斯蒂芬妮·萨顿,美籍,曾在纽约联合国工作。从1963年至1974年任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园主专职秘书,为植物园的百年历史写传。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和洛克渊源深厚,萨顿由是研究洛克的生平,写出这本传记。 萨顿另撰有马萨诸塞州剑桥镇、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麦克伦医院的史传,以及小说《电视停播的那一天》(1992)。1997年病逝。

TOP目录

中文版序

第1章 玉龙雪山之行
纳西人:定居云南的藏族移民
第2章 起步维艰:少年时光和夏威夷岁月
2.1 夏威夷植物标本室的创建
2.2 入美国籍
2.3 寻找大风子树
2.4 西方科学家在中国的新发现
第3章 彩云之南:政治形势和日常生活
3.1 鸦片政治
3.2 中国人的冷漠
3.3 西方来的传教士及其影响
第4章 甘青之行
4.1 从云南到四川:中国的崎岖山路
4.2 昭通百姓的疾苦
4.3 夏河的回藏冲突
第5章 日记:洛克的内心世界
5.1 洛克对中国人的态度
第6章 寻求神秘之山
6.1 侯家寺的跳神
6.2 甘肃的敌对势力
6.3 阿尼玛卿山之行
6.4 甘肃的骚乱
第7章 残忍的统治和昏庸的制度:卓尼、木里和永宁的土司
7.1 卓尼和迭部
7.2 卓尼杨土司
7.3 木里统治者
7.4 木里金矿
7.5 永宁边区
第8章 贡嘎行
8.1 罗斯福探险队在永宁
8.2 对贡嘎山的首次报道
8.3 高涨的排外情绪
第9章 纳西人、国民党和传教士
9.1 对传教士的评价
9.2 蒋介石深陷困境
第10章 长征岁月
10.1 翻天覆地的前兆
第11章 进退维谷
11.1 西部大迁移
第12章 国民党的倒台和共产革命的胜利
12.1 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12.2 共产党的攻势
12.3 尾声

鸣谢
注释
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
人名译名对照
译后记

TOP书摘

父亲早已计划好儿子的将来,他只希望约瑟夫长 大时能实现自己未 竟的愿望,成为一名专职牧师。他经常在家里举行的 简单的弥撒仪式,这 并不只是虔诚信徒的恭敬之举,而是旨在培训儿子, 为他提供掌握传教士 的基本技能的机会,以便将来从事牧师一职。约瑟夫 记忆力超常,小小的 年纪就能记住弥撒仪式的所有细节。更有甚者,他还 拥有非常敏锐的乐 感,天生喜好音乐。他演唱的格列高利圣咏使众人为 之陶醉,而他自己也 会沉浸在家里举行的弥撒带来的那股神奇的感召力之 中。不过,他对牧 师一职根本不感兴趣,只是满心希望自己尽早能离开 维也纳,远走高飞, 去旅行,去考察,去探险。年幼时他就喋喋不休地念 叨自己对异国他乡的 兴趣,起初他父亲认为这只是小孩怀有的幻想,未免 觉得好玩,并不多在 意。可是对洛克来讲,这不是小孩的幻想,而是他多 年来一直巴望实现的 梦想。他依然持之以恒学中文,时间长了,老父亲开 始对他不满,莉娜又 站在父亲一边,于是家里就免不了发生争吵,于是洛 克只得把自己去远方 旅行探险的梦想悄悄地埋在了心底。
当洛克刚开始明白维也纳的社会等级结构时,他 知道自己的家庭原 来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他痛恨极 了。当时,维也纳和 欧洲其他地方一样,等级森严,青蛙是不可能变成王 子的。佣人的孩子命 中注定是佣人,成年后娶上另一佣人或一个门当户对 的家庭的女儿,然后 又生养好多小佣人。可是,洛克小时候偏偏又寄居在 波托茨基伯爵豪华 的府邸里,整天置身于上层社会的生活环境中,耳濡 目染,生活品味深受 影响。年纪轻轻的,他就对金钱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这种兴趣并非纯粹 来自金钱本身的魅力,而是金钱能带来的舒适而愉快 的个人生活和高雅 的格调,比如精致的家具、裁缝师特制的衬衫、歌剧 院里的豪华包厢,还有 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维也纳的城市生活非常讲究,盛 行贵族之风。在这 种环境影响下,洛克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都市价值观 和人世观。这种都 市生活观自然而然地认为,维也纳人不同于普通的奥 地利人,巴黎人不同 于外省人,纽约客不同于普通美国人。
转眼间,洛克从中学毕业了。家里认为该是让洛 克考虑当牧师的时 候了,可他实在不愿意去干这一行当。他恳求莉娜改 变原来的主意,还向 父亲据理力争,但是姐姐和父亲执意要他去做牧师。
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他就央求他们让他参加奥地利海军,可老父亲听说后 暴跳如雷,坚决反 对。父亲早就认定,这个儿子的未来,只许有一种选 择——进神学院。
家里明说他唯有的职业选择,没有其他商量的余 地。于是他想好了, 1902年一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就离开维也纳。他并没 有在深更半夜偷偷 地离家出走,动身时,他与莉娜和父亲礼节性地道了 别。儿子即将远行, 可父亲实在很不爽快,连应有的祝福之语都没有。离 开维也纳后的3年 里,洛克时而坐船,时而乘火车,随心所欲,在欧洲 和北非不紧不慢地漫 游。莉娜积攒了一些私房钱,有时会接济弟弟,但洛 克主要还是靠打零工 来维持生计。好在他有很强的随机应变的生活能力, 有时做导游,有时做 水手来支付船票。
洛克四处漫游的这些年里,有两件事对他有很大 的触动。第一件事 发生在1902年。当时他想拜访教宗利奥十三世,可是 梵蒂冈的礼仪要 求所有来拜见教宗的人都得身着正式的黑西服,但是 在这困苦流浪的当 下,洛克哪有一套像样的正装?显然,他没有资格拜 见教宗。虽然他一直 不愿当牧师,但至少还承认自己是一个天主教徒,但 是这一次梵蒂冈的清 规戒律大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侮辱了他的人格 。从此,他彻底远离 教堂,对任何宗教组织规定的服饰要求,都没好话。
P35-36

TOP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3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3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