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胜任未来:赢得人生的六种能力
胜任未来:赢得人生的六种能力


胜任未来:赢得人生的六种能力

作  者:郭蓓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111607083

所属分类: 心灵励志  >  成功/激励  心灵励志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张录取通知书都只是一个起点。什么才是让一个人适应未来发展、赢得“人生长跑”的根源能力呢?这些能力又如何获得呢?

  作者从世界名校的人才培养思维和名企视角下的职业人才需求入手,对四十多所名校和名企进行调研和访谈,并结合二十多年留学名校的成长经历和就业名企的职业经验,详细解读年轻一代在未来发展中所必备的六种能力:包括意志力、人生设计能力、思考辨析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有何误区以及如何解决等角度深入分析,为读者提供一手经验,帮助年轻一代走出成长的迷茫, 塑造胜任未来的能力。 

TOP作者简介

  郭蓓,启德教育集团留学事业部副总裁,哈佛商学院MBA,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学士。

  被著名国际组织Women’s Forum授予2014年度Rising Talent(冉起之星)

  1981年出生于上海,16岁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读完高一后,独自赴日学习。通过参加日本竞争激烈的高考,进入东京大学并获得经济学部学士学位。而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拥有12年海外求学和就业经历。曾就职于多家跨国企业: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及启明创投。

  回到中国之后,投身于发展国际教育事业,遍访世界名校,倡导青少年的能力与思维的真我成长与规划,以及国际化的家庭教育理念。近四年来走遍中国30多个城市,累计讲座近150场。

TOP目录

序 成长的本真力量 

 

第一章 容易被忽视的根源能力 

收获成功的最重要品质 

意志力与天赋无关 

培养意志力的有效方法 

年轻不是资本, 好奇心才是 

为什么要学习人文社科 

 

第二章 设计永不停息的人生 

哈佛也没能教会我的人生规划误区 

人生规划中的设计思维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从当下开始培养 

 

第三章 思维决定人生 

阅读——思维密集度最好的培养方式 

辩论只适合口才好的学生吗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跨专业融合能力 

 

第四章 做跨文化适应的强者 

入乡随俗真的没那么简单 

需要学习几门外语 

飞跃中西方课堂的学术能力 

做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国际人 

 

第五章 个人时间管理与团队协作 

冲破时间管理的苦境 

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背景提升究竟在提升什么 

学会在团队协作中成长 

 

第六章 就业竞争力 

学生时代的就业力构建 

面试的黄金两分钟 

寻找贵人和构建弱人脉 

人工智能下的就业竞争力 

 

第七章 世界顶尖名校和名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世界顶级名校的人才培养思维 

名企眼中的未来人才 

 

附录 名校教授推荐给中国年轻一代的启蒙读物 

后记 

参考文献 

TOP书摘

  哈佛也没能教会我的人生规划误区 

  当我站在哈佛商学院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从校长手中双手接过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是心潮澎湃的。其实在哈佛商学院两年的时间里,最触动我心灵的时刻并不是在毕业典礼,而是在MBA第二年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的公共场所里出现了很多用三角架支起的大幅学生个人写真。每一张写真下面赫然写着相同的一个问题: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one big and wild life 

  仅有一次的狂野人生,你希望怎样度过? 

  照片下面是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答案,有的是非常具体的职业方向,有的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每一个都不相同,每一个都发自内心。穿梭在这一幅幅人生之中,那时候28岁的我非常感慨地思考着:“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完美答案究竟在哪里?”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是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封信只能在第十年的聚会时发还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上。哈佛的毕业生聚会分别是第一年,第五年,第十年,第二十年,第三十年。这样的设置据说是正好折射了毕业生人生轨迹的不同重要阶段。教授告诉我们:毕业后第一年的聚会,大家都是重返职场,各自都有树立的职业目标和人生计划,一切都是新的希望; 

  毕业后第五年的聚会,大多数人都成家立业,不少人会在事业上拥有不错的成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多集中于职业发展;等到第十年,会看到非常大的变化,有些人遇到挫折,在事业上迷失了方向,有些人感情生活不顺利,感到不幸福,还有些人在与疾病做斗争。到了第十年,大家都不那么热衷于职业上的晋升,而是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时候学校会把塞进时间胶囊的、十年前我们给自己写的那封信发还给我们。28岁的我当时的理解是,学校希望让十年后的我们看到十年前给自己定下的规划实现了几分。 

  现在的我,明白我之前的两个理解都错了。人生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等待我们去揭开,所以人生不能朝着某个固定的目标进行规划,而是一个需要不断选择和试错的设计过程。 

  人生的设计能力,决定了我们从青少年时代开始贯穿一生的幸福感。这一尤为重要的能力, 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整个篇章中理解。 

  面对仅有一次的人生,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我自己曾经碰到过的下面的误区,有多少是你所熟悉的? 

  误区一: 我们先要发现兴趣才能确定专业和职业方向 

  误区二: 每个人大学选择的专业决定了职业方向 

  误区三: 我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 

  误区四: 我不能选错路,一旦选错,人生就失败了 

  对于前两个误区, 已经有专门的研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答。误区一的解答:斯坦福大学的威廉?达蒙教授经过研究发现,12~26岁的学生中,每5个人中仅一个能够清晰地说明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动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曾经就是这80% 的学生中的一个, 大学的前三年对于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一筹莫展。我非常羡慕那些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同学, 仿佛知晓自己的方向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而自己这方面是缺失的。这种羡慕有时甚至变成一种对自我的失望和沮丧。当我们以设计人生的思维来思考20/80的比例时, 我们便会明白, 20%的学生并不是比80%的那群学生更优秀或者更聪明,他们只是更早地进入了设计人生的思考, 比我们更早得到了第一个5~7年人生计划的结论。而人生的设计,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误区二的解答:在美国,仅有27% 的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跟自己的专业相关。首先, 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职业型专业。典型的职业型专业包括会计、市场、法律、金融工程、医学等等。但是还有很多专业并不与职业相关。大学本科的学习目的在不同国家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而不同。中国大学因为受苏联的影响, 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毕业后直接能够为国家单位所用的专项人才, 所以专业设置非常细。美国大学本科的目的在于公民教育。大学本科甚至不设置医学系和法学系。因为美国大学认为, 只有在完成本科公民教育后, 一个学生才有可能拥有讨论生命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础。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96页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3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