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 图书> 大周期
大周期


大周期

作  者:滕泰 著

出 版 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21206028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作为70后学者中唯一多次应邀“中南海问策”的经济学家,本书作者认为:过去十年的中国是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思想盛行的十年,也是供给学派经济改革被搁置的十年。作为新财富论和软财富战略的提出者,以及我国新供给学派的学术倡导者,作者都提出了哪些政策和改革的建议?

作为一个深受国家决策部门重视的市场派学者,作者带着一双体制外的眼睛,多次参与决策部门专家咨询会。在把脉经济、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他都有哪些体会?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资本市场亲历者,作者大部分研究、预测、建议都指向每个阶段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与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与农产品市场以及PE、VC市场。在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不同阶段,这些市场分别孕育着怎样的机会或风险?

TOP作者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深交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曾任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投资总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和财富战略研究的“少壮派”经济学家,深得决策部门重视,多次应邀出席国务院研究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发改委等部门的专家决策咨询会。
他是新财富战略的提出者和倡导者。2006年出版《新财富论》,最早对中国GDP导向、过度鼓励出口、盲目吸引外资、外汇储备高增长、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过度重视凯恩斯主义周期调控等政策取向提出系统批判和反思,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等系列国家财富管理战略;2009年出版《财富的觉醒》,首次系统提出“软财富”战略。
现任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TOP目录

改革,让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9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 10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 14
从”库兹涅兹增长”到“熊彼特增长” 17
中国硬财富VS美国软财富 20
告别凯恩斯主义 经济增长需要制度与技术创新 23
适时转向供给管理 32
慎用货币政策治理本轮通胀 35
勿患泡沫勿忧通胀勿信货币派 39
加快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44
周期与增长,预测得与失 50
经济触底 通缩与资产泡沫并存 51
见底快回升慢“保八”仍有望 55
双轮驱动 U型增长 59
三大不稳定因素影响明年经济 66
“M”头若隐若现 加息慎之又慎 70
宏观调控遭遇“两难” 75
2010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放缓的压力 77
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80
两币危机交替出现,全球继续为欧美买单! 85
“稳健”协奏曲之下,2011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88
用好“三把斧”驱散经济阴霾 94
物价:牵动百姓和政策神经 101
过剩经济无通胀 关注核心CPI 102
货币政策有三种可能组合 107
认清通胀特点 增强政策针对性 11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有限 116
不可高估输入型通胀压力 125
调控通胀管好食品价格是关键 133
货币流动先于价格变动,流向疏导可为物价降温——中国货币流向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及预测 137
中国要克服对通胀的恐惧 148
目前处通胀末期,应尽快下调存款准备金 152
新时代需要新对外开放观 156
美元汇率反转 进入升值周期 157
美国金融“生病”,中国无需“吃药” 162
2015年,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 167
以升值治理内外失衡 178
微观主体资金紧张的宏观根源 182
资本市场:破除偏见,守望曙光 186
全球股市五年牛市的终结 187
市场失灵 政府应有所作为 195
调动社会资源稳定证券市场-设立大小非稳定基金 201
中国需要多元化的投资理念 205
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模型 211
次按危机的启示:救市宜早不宜迟 217
发展中国外币资本市场,实现多重国家战略目标 221
股市政策应成为宏观政策重要内容 226
楼市、黄金、大宗商品,谁领风骚 229
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下跌 230
三论人民币和黄金是全政策合力将推动房价短期调整 244
站在新周期的起跑线 249
中国经济:复苏延迟VS“ L”型增长 250
下一轮通胀高峰为时尚远,货币政策放松刻不容缓 253
破除股市偏见 258
新一轮黄金牛市开启 一年内望突破2000美元 262
中短期均衡将被打破,房价未来一年下跌可期 265
全年进出口大幅放缓,贸易顺差阶段性反弹 270
球最有升值潜力资产 236
房价回调是维护经济全局利益的迫切要求 240

TOP书摘

双轮驱动,U型增长

这 是一篇 半年 度经 济预 测的演 讲。 在这 篇演讲 中我首次提出了判断经济周期的不同方法问题。面对财政投资和新增信贷的井喷,我预见到在2009年下半年“新增资本形成迅速提高”和“房地产投资加速”双轮驱动下,中国经济将U型复苏,并在未来两年之内“保八”无忧。然而,长期来看,4万亿投资只能解“一时之需”,中国经济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否则将形成复合L型增长。如今,到底是这一轮复苏延迟还是真的L型增长?

各位上午好,很高兴又一次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们对下半年后面形势的一些看法。在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的时候,我首先给自己也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面对完全相同的研究对象,面对着几乎雷同的宏观分析数据,不同的经济学家却得出了如此多,这么大差距的对未来经济走势的看法。有人说是W型,有的人说是U型,有的说是L型,有的说是V型,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说他们研究的数据有什么差异,逻辑上的差异也不是根本的,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经济学家,这些研究机构背后的哲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一样。从短期来看,对经济形势判断波动最厉害的,莫过于货币学派,在美国,货币主义坚信决定国民收入变化的根本因素就是当局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决策当局来看,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是,虽然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坚定的货币主义者,因此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不断地通过利率


053


大周期


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踩刹车”和“踩油门”,大部分时间是对了,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批评的声音也是很多。在中国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几位教授为首的,他们也是铁杆的货币主义。在2007年、2008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学者们还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至于对我们的经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还有的学者是信奉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核心动力真的是需求方面,我认为不是的。就好像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个学者交流的时候,他说我们没有必要悲观,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农民没有开上汽车呢,潜在需求大得很!我说如果说这样就能证明前景好,那实际上有最好的前景的不是中国,而是那些非洲的贫穷国家,反而是这一次经济危机,又有很多人返回到贫困线以下。下面我们就从货币、需求、供给等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短期、中期、长期走势的三个方面分别做一下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货币方面,虽然说长期来看它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它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次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乔治?索罗斯,他说信贷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源泉。哈耶克也说信贷的扩张给出错误的信号,造成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生产和消费计划失调。信贷和货币的波动,既然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如何看信贷的变化呢?其实哈耶克在1976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货币创造的非政府化》,他提出“如今的货币创造已经不是央行的专利,他就像人类社会的语言、道德、法律一样可以自发地出现”。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经历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之后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扩张信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M1的增速是翻倍的,但是M2的增速还是个位数的。也就是说在2002年到2005年那一轮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时候,很多人批评美国滥发货币,实际上他的投放速度远低于中国和欧洲,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流动性过剩?显然利率相关,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金融创造、货币创造,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誉创造。什么叫作货币?假设在一轮牛市当中,你取出100万人民币,放在账户当中,过了三个月它变成了
200万,然后你再存到银行里面去它就创造了100万的货币。反过来说它也可以消灭货币。资本市场的信用扩张和收缩,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杠杆放大与收缩,企业信用的扩张和收缩,这就是货币创造的根本要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方面美国、欧洲的央行拼命地大量地投放货币,同时他们流通当中的货币并没有扩张,M2并没有增加,因为央行在注入货币的同时,投资银行在减少

054


第二章 周期与增长,预测得与失


杠杆,企业之间在减少相互提供的信用,流通的信用和货币量并没有太大的增
加。但是中国市场则不同,2009年我们信贷增长最快的时候,基础货币的增速甚至还有所回落。我们这几轮信用扩张的时候,我们的央行并没有注入太多的流动性,我们只是把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取消了,就造成我们的M2增速快速增加,远远超过美国。我们的企业,或者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都在创造信用,这个过程到目前为止还在持续。
短期来看,货币的扩张,最终还是会推动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短期的走势,是比较乐观的。无论是直接提供的货币,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还是直接进入投资领域,甚至于通过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形成一定的资产泡沫,最终还是会刺激消费并推动增长。
下半年,从中央来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可能有一些总量的微调和变化,新增的因素又会导致流动性的扩张继续延续。从2009年年初1~4月份有热钱撤出的情况,但是从5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就越来越多了。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如果为了保证出口,不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话,就又会出现热钱涌入。我们认为整个过程,货币的状况推动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在下半年仍然会持续。这个持续到底会不会造成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这个泡沫到底应不应该打压?最近格林斯潘又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今年3月至6月中旬,全球股市的上涨,可以说是经济环境意外好转的主要因素。新创造出的12万亿美元公司股权价值,显著增强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资本缓冲,支撑着他们发行的债务。”可见在他的眼中对股市和经济的看法和我们的决策者有多么大的不同。格林斯潘又说,“我承认与传统智慧相比,我赋予股市的经济使命要大得多,在我看来,股价不仅仅是全球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还是这些活动的一大推动力。”中国前一阶段地价上涨和股市的活跃其实也是下半年经济的重要的驱动力。但是下半年通货膨胀会不会存在?格林斯潘也说有可能会有通胀,但是他的判断是说,没有那么短期,他认为在美国,这个通胀在2012年才会到来,也许会提前一些。同时他提出一个概念,单位产能对应的货币量的变化。这个词是我们分析未来中国到底会不会有通货膨胀的核心要点。很多人看到我们这一轮货币扩张是历史上最高的,这么多的货币,有了货币自然会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有多少过剩的产能?货币是过剩的,但是产能和产量是更加过剩的。美国、俄罗斯、欧洲都有可能
2012年出现通货膨胀,但是中国不可能。我们认为中国短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


055


大周期


现通货膨胀,在很长一旦时间内,防通胀都不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我们制造业的结构和美国、印度、巴西,跟所有国家都不一样。我们是制造业比重最高的国家。宁波一个企业一夜之间可以给你生产出多少顶帽子、多少棵圣诞树、多少个打火机?你不要指望那些东西会涨价。还有人担心如果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怎么办?首先我们认为石油不会那么快速地增长,其次,即使它上涨了,它下游产品也不会那么快地上涨。过去几年石油、铜、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电视机、汽车价格的上涨?只要食品价格不上涨,CPI很难出现全面上涨。在判断没有通货膨胀的同时,我们也认为货币会向资产领域流动。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结构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是“过剩经济”,那个时候叫“短缺经济”,对于一个制造业产品过剩的经济而言,比如衬衫,一个厂家可以一夜之间生产出很多的衬衫,来控制住价格,但是资产不一样,当货币泛滥的时候,你没有可能一夜之间变出很多的房子,也没有大量的股票来供给,因此资产泡沫会长期持续,会成为一种常态。中国的资产市场将继续成为吸纳过剩货币的主阵地。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短期只是有一个回调,长期肯定是看好的。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有几个变量,比如说金融创新的变量,利率信贷的变量,居民收入的变量,贫富差距的变量,移民和人口变动城市化的变量,土地供给和需求稀缺的变量,还有物价指数等的变量。金融危机以后英国房子会跌,美国房子会跌,俄罗斯的房子也会跌,但是你不会看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房子,虽然说它的涨幅远远高于中国,这是因为每年有1%的移民增量。金融创新不是驱动中国房价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的移民因素、城市化的因素甚至还高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更不要说土地的稀缺,跟俄罗斯、美国比的话,我们的土地太稀缺了。在美国西部你拿100万可以做一个农场主了,而在中国你是根本办不到的(土地不私有)。
从货币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是看好的,从中期来看如何研判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我们觉得上半年和下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提出的“两轮驱动”。什么叫两轮驱动呢?第一是新增资本形成会迅速提高,第二是地产投资会大幅度提高。这两个轮子其实都是投资的轮子,新生资本形成为什么重要,这就涉及国家统计局的一些统计方法。一季度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28%,5月份达到32%,这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统计局告诉你的数据是,一季度投资拉动 GDP的增长只有2个点,这个让人非常的费解,因为2007年、2008年的时候固定资产规模比现在小得多,那个时候贡献的是5个点、6个点,而现在反而只有2个

056


第二章 周期与增长,预测得与失


点,这和投资结构以及统计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因为新开工项目占了92%,那么
在一个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银行信贷还是自筹资金,在初期的时候,只能用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原材料,而在建项目和已建成项目非常少,起步阶段一定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字的原因。一季度新增资本形成总额只有7%多一点,而下半年我们认为新增资本形成的增长率会达到17%~20%之间,它对GDP的拉动会到下半年的4.6个点,一下子就会涨出
2.6个GDP。从基建投资这一块来讲,我们看到这个数据还是在高速增加,形成 明显的拉动。
地产投资是双轮驱动的另外一个因素,大家可以看到竣工面积、施工面积、开工面积的数字,一季度或者是过去,尤其是一季度到4、5月份,一个最大的特点,住房的销量迅速回升,价格企稳,但是新开工面积同比是-20%左右。1~5月份恢复到-16%,一方面价格上涨销量增加,但是房地产新开工的项目没有,这可能是受去年以来地产低迷的刺激。在上上个礼拜,我参加亚洲地产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在那个会议上,全国地产界的大佬们讨论的结果是,无论未来怎么样,无论这一轮房地产怎么样,现在拿地是第一重要的,所以现在地产商正迎来一个拿地的高潮。新开工面积和地产投资在下半年将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就会拉动水泥、钢材等一系列的行业。地产的拉动,投资的拉动,尤其是新增资本形成的提高,会改变下半年的形势。
虽然说投资的情况如此好,但是对出口和消费我们持谨慎的态度。出口下半年将有所好转。但是还是会同比负增长,因为欧美几个发动机同
时熄火。由于产业的动力,自由化的动力,甚至美元的财政扩张模式也受到了挑战,美国经济不会短期内复苏,这样的情况下,对我们的出口不应该盲目地乐观。

TOP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077.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