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签:社会 小说
吃饭,乃是天大的事。
胖妈说,有个地方,叫“伊登”,那里人人不愁饭吃。东东把“伊登”在心里记挂了许多年,终于背起累赘的行囊,从东到西辛苦地寻找吃饭。她曾以为在美国找到了“伊登”,在那里,吃饭把一家三口紧紧维系。东东的一手好菜抹平了生活的艰辛,也让她见证了吃饭的严酷和残忍。
时光流逝,吃饭从这个家庭的最低需求变成了最高享受,东东却发觉“伊登”依然遥远,在追寻“伊登 ”的几十年里,她找到了吃饭,却丢失了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
章小东,现代文学大师靳以之女。出身名门,本应成为闺阁中的上海小姐;命途多舛,最终为吃饭远渡异乡。在美国端过盘子,打过零工,却依然守着自己的文学故乡,巴金、夏志清、李泽厚、莫言,皆是她家座上宾。虽然不再迷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却依旧笔耕不辍,将自己的半生飘泊写成《火烧经》《吃饭》两部书稿,惊艳文坛,成为“最老练的小说新手”。
民以食为天(刘再复)
写在前面—红烧狗肉和罂粟花
请客和吃饭
风鸡和B B Q
蛋糕和春卷
漏馅的饺子
从来也没有免费的大餐
萧山萝卜干和雪地上的“比萨”
红双喜俱乐部
不一样的葱油饼
留学生宿舍
新疆烤肉和香槟
菜泡饭和o r z o
咸肉和火腿
“狼外婆”
自助餐
玉米棒子
寿司和包子
猫眼里的故事
吃喝玩乐
坐在地上吃烤红薯
为吃饭干杯
吃饭俱乐部
最难下咽的午餐
结束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第一艘到岸小船上的胜利者跳上岸,直奔那口锅,几个人一起把锅子抬到湖边,争先恐后地用塑料盘子舀出稀饭扣到后来者的脸上,大家你追我逃,又喊又笑,不一会儿就把一锅子白米稀饭摔打得精光,我看呆了。
我想起来“三年自然灾害”中的那个早晨,我面对着一小盘卷心菜根,苦思苦想一口稀饭。那时候的一口稀饭,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山珍海味一般,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儿子走到我的身边,我蹲下身子对着他的面孔说:“中国人有句老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永远也不要糟蹋粮食,这是要遭天雷打的呢。”听到最后几个字,儿子的眼睛里呈现出恐慌的神情,丈夫走过来,拍了拍他的小脑袋说:“妈妈的意思就是不要浪费,妈妈不喜欢浪费。你现在去找小朋友玩吧。”
儿子一转眼就钻到他的小朋友堆里去了,丈夫转过身体对我说:“你最好不要把儿子吓死,这里是美国,是一个提倡消费的国家。他们的消费在你的眼睛里就变成了罪恶的浪费了。告诉你,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但是消耗了地球上将近一半的资源。假如他们像你一样‘不浪费’,世界上就会减少多少就业机会?饿死多少人啊?”
“照侬这么说,我的‘不浪费’反而变成罪恶了?”我被惹怒了,十分光火。
“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自己去想吧。”丈夫一边说一边溜走了。
我想得头昏脑涨,仍旧想不通。第二天是星期日,夏令营的美国天,也就是回到美国人的生活里去。美国多数家庭在星期天只开两顿饭,一顿是早中饭,另一顿是晚饭。这两顿饭不用我管,由夏令营的营长掌厨。营长是一个学过几年中文的美国人,平时以做木匠为生,小时候就是这个夏令营里的学生,所以每年夏天到这里来延续他的夏令营情结。
装 帧:平装
页 数:303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