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 Fun书> 改变街区的独立小店
改变街区的独立小店


改变街区的独立小店

作  者:[日] 堀部笃史 著

译  者:徐萍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08682891

所属分类: 管理 > 管理学  管理  管理 > 市场/营销

标  签:管理 管理学 一般管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消费至上的时代,你是否厌倦了统一的超市、假时尚的连锁商场,还有文青过度的大型书店?在渐趋一致的风景里,还能牵连起人与人的交流、保有文化力量,让人心甘情愿掏钱消费的,莫过于隐藏于街头巷尾的独立书店了。而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独立书店又该如何生存呢?

  “世界十佳书店”之一、京都文青圣地京都慧文社一乘寺店店长堀部笃史试图通过对街区小店的探访找寻答案。他探访的对象包括在挨骂下成长的小酒馆;作风自我,学习跟街区达成完美互动的书店;讨厌商业行为,想在消费时代走缓慢步调的古董店;不管销售好坏,只注重提供良好服务的唱片行;只想成为人们的落脚处,不想被美食网站赞扬的咖啡馆……在这些独立店家的现场,藏着小店们如何生存,又如何牵连地方文化的展示。最终,他发现,人们想要继续经营他们的独立商店,光靠在商品和服务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只有*工种,向街区学习,与街区共存,以书店为中心的独立商店才能拥有未来。


TOP作者简介

  堀部笃史,1977年生于京都,毕业于立命馆大学文学部。自学生时代即任职于惠文社一乘寺店,2004年起担任店长;同时从事编辑、写作、活动筹办等工作,文章常见于各类报刊,是京都当地的文化名人。

  著有《二十三种欣赏咖啡桌上精装书、视觉书的方法》《翻开书本,找回那时候的回忆》,并以惠文社一乘寺店名义与他人合著《从书店的窗口看京都》。

  2015年8月离开惠文社一乘寺店,成立自己的独立书店“诚光社”。


TOP目录

前言〡005

京都独立小店地图〡012

第一章 我的街区,我的书店〡015

惠文社一乘寺店和街区的前世今生〡016

惠文社一乘寺店周边地区 事件簿〡052

街区专栏1: 没有电影院的街区〡058

第二章 “当地特有的独立商店”〡065

街区造就商店〡066

街区专栏2: 创造 “柜台”文化之人〡094

未来在过往当中〡100

街区专栏3:穷人的京都〡128

书店成为街区的老师〡134

街区专栏4:刷新无聊街区的“物语”〡160

在名为“小巷”的小路上〡166

街区专栏5:漫步街头也是书店的工作〡190

生活必需的咖啡馆〡196

卷末对谈 “独立商店想要存活下去,需要……”〡216

TOP书摘

序言

  近年来,街区的书店减少了许多。

  无论是眼见经济新闻的数据和业界报纸的报道,还是耳闻不经意的对话,都能确认这一事实。尤其在我自己外出时这种感受最为强烈。

  在巨大的网络商店、电子书籍和互联网的影响下,书店会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消失吗?为了继续生存,书店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具备诸如此类问题意识的书籍已经出版了无数,我也阅读过几本。因为我在京都一隅运营独立书店的缘故,也曾几度收到过这样的提问。每一次,我都用模棱两可的回答蒙混过去。但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事情将会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小小的书店而言实在太过沉重。

  “我要是知道答案,就去赌马了。”

  这句话是某位店员对顾客讲的。一次,我在经常光顾的专卖炖煮下水(内脏)的餐馆前排队等候,一位女性问道,“还要再等多久才能进入店里”,店员便以此内容作答。这番回答令当时身在现场的我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可有那么几次,我自己也十分想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环顾四周,不光是书店,还有独立经营的咖啡馆、小酒馆、唱片商店以及电影院,也正逐渐从街区消失。所以书店的窘况不仅是由电子书籍和网上书店造成的,也是因为经营“嗜好品”的独立商店本身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独立商店迅速消失的同时,全世界无处不在的连锁店及身在居室便能触手可及的网购得到了普及,世界比先前方便了许多。作为消费者,如果一味追求合理性,那么这些变化可以算是一种进步,它的产生或许是必然的。无论独立商店如何努力去苟延残喘,只要顾客选择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那么全球性连锁店席卷街区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顾客想要朴素的温情,那么只需购买那些口头宣称是“某某阿姨的手工糕饼”、实则却是由工厂生产的商品便可。若是不喜欢连锁店的氛围,也可以光顾颇有趣味的咖啡馆,虽然它可能只是由京都的古旧商店改装而成,并由总部在东京的公司营运的。氛围也是商品的一部分,如果顾客对氛围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满,商家完全可以通过广告和形象战略轻松地消除吧。

  世界越来越追求可变性,简洁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像推特(Twitter )那种东西能让你在140 个文字的范围内表达出让人理解的朴素话语。这个时代,连新闻的选择也要考虑个人的趣味。用星级评判商店的好坏,得分低的商店被渐次淘汰。所以,顾客也一下子避免了许多“失败”和“吃亏”的选择。消费者成为打分人,权力比以往增加了。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时代潮流抱有不满并诉诸语言。这样的少数派哀叹街区的变化,挑剔这个越来越方便的社会。但是,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的方便社会究竟有什么不好呢?这真的很难用明晰的语言表述出来。结果只能用“人情”“温情”等模糊的语言,或是“过去真美好”这种抱怨来表达。站在企业追求合理性的立场上,这种无法量化的表述完全没有价值。

  由皮克斯和迪士尼共同制作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安德鲁? 斯坦顿导演,2008 年)对29 世纪的人类做了戏剧化的呈现。到那时,这种将合理性推至极端的后果终于显现。

  高度消费社会到达极点,人类逃离被垃圾覆盖的地球而生活在太空聚落里。在那里,人们在各自居住的胶囊空间中完成所有的信息收集和消费活动,全然不见肉体劳动和“家族”这种单位。在超级大企业垄断的状况下,人们作为聪明的消费者向着无所不能的目标前进,却将自己逼入了最终毫无选择的境地,不仅如此,人类似乎连选择的意愿都已消失殆尽。被人们抛弃的地球上,只剩下处理垃圾的机器人瓦力在孤独地劳动着。他将玩具和刀叉等人类生活的遗物从垃圾山里挖出来,并偷偷地收集在一起。一天,瓦力发现了歌舞剧《你好,多莉!》的录像带。自那以后,他就带着憧憬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观看剧中人与人“牵手”的镜头。

  这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如《机器人总动员》的世界那般,人们因为追求合理性而反遭损失的事情并不少见。作为被称为“夕阳产业”的街区书店的运营人,我想再次肯定出售非合理性“嗜好品”的独立商店的存在意义。

  本书中提到的京都商店,不仅限于超级有名的商店和令人趋之若鹜的老店铺,但都是让我感觉到“必须在本地存在的”“有京都味”的重要商店。与其探究数年间瞬息万变的媒体潮流,我更倾向于重新探索自己信赖的独立商店的现场场景,从而探寻街区书店继续生存的可能性。从拒绝被人理解的朋克店,到毫无干劲、消极经营的商店,再到颇带人生交叉点味道的商店,一开始动笔,便无法用140 个文字对它们进行畅快淋漓的表达。但我想从记录这些个性化独立商店的故事开始我的思考。


TOP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3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