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万雄先生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在访谈中,陈万雄详细解读了自己的提案并且发表了对当前出版业的看法。作为一个香港人,陈万雄的提案也颇有新意,他提出建议成立专门研究香港的部门并且打造好唐人街。
建议成立专门研究香港的部门
陈万雄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国家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香港问题的部门。他表示,香港的历史、社会、文化,都应该做学术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应该成为以后发展香港的参考。如果有研究作为基础,对香港的既定政策以及对香港的本身都很有价值。他说道,“香港历史上是跟祖国不可分开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香港成为中国所有的城市里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城市,香港以后是什么样的,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员应该怎么样发展。都是需要研究的。”
文化走出去不妨先打造好唐人街
陈万雄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文化走出去的,当前美国、欧洲国家以及、韩国、日本都以文化作为外交以及打入世界的名片,陈万雄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但这个过程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他认为,华人在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就是唐人街。唐人街是当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是华人生活的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好还是不好,展览馆的面貌如何,都是影响中国人形象的,应该打造好它。
但他表示,最近十年,唐人街非常老旧,甚至年轻的华人,成功人士觉得唐人街是损害他们自尊心的,甚至不愿意提起。“我有感而发,是不是我们应该由政府倡议,大家打造好各地的唐人街,为中国唐人街建立一个新的面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新形象。”
不要小看香港社会的文化基础
陈万雄认为,香港的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但总体的“根”基本是中国文化。离开中国文化的“根”,是没有办法理解香港文化的。他表示,很多人强调香港的国际化,也提倡香港有本土的文化。不把握住这个“根”,是没办法理解香港的。香港作为中国城市组成的一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贡献。
陈万雄说道,虽然香港文化有着“速食”的一面:但香港也是一个相当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觉得香港的文化像一个‘葫芦’,很多时候是为了大众,为了娱乐。香港小葫芦里面的文化,不管是承载世界的眼光,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跟中国所有城市相比绝对不是低的,甚至更有国际性,更有国际视角。”他举例说,香港社会的人虽然都喜欢娱乐,但其实香港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不管是电影,图书,还是戏曲,都有一大批的观众。“我们曾经出了一套《中国文明城镇》十开本的大型图录的中国文明史。不要小看香港社会的文化基础。”陈万雄补充到。
内地网络书店是赔本搞经营
为什么内地实体书店很难生存?陈万雄认为是市场运作问题。他介绍说,香港和日本的实体书店跟网上书店的价格很接近,受到价格的冲击比较小。到今天为止,香港书店的零售一直是稳定上升的。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个原因是书店经营应该有的考虑。考虑书店的专业是否提高了。他谈到,网络上大众的流行的书越多,书店经营应该越来越重视专业。如果专业不过关,是受不了这种冲击的,所以管理经营方式要变。
对于价格的问题,陈万雄说到,“如果价格相距太大,自然会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现在网络的经营不是真正的经营,而是赔本性的经营。”
陈万雄介绍了香港实体书店发展的先进经验,他谈到,最近这几年我们对书店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前都是综合书店,现在开了很多专门书店。中华书局开中国人文科学专门店,书店每年都是20%到30%的增长量。同时又开了儿童专门店,全世界最好的儿童书我们都有,包括英文的,而且全世界儿童教育的用具我们都有。
电子数字出版短时间无法取代传统出版
陈万雄认为电子出版以及网上书店短时间内没办法取代传统出版和传统书店,他谈到,电子数字出版跟网络销售的一定能够推动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但想取代传统出版和实体书店没有十年八年是不行的。究其原因,陈万雄认为,版权成为一个制度是非常难的。他说,“以前说出版社印这本书成本多少,盈利多少,给作者多少,是非常规范的,现在传统出版社之所以不愿意拿数字版权,因为给作者的报酬太低了,给出版社自己的报酬也太低了。但如果真正的重新编选电子书,成本绝不可能很低,电子书的成本和定价不会比传统书低多少。电子书什么时候能够成功,甚至成为主流,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赵媛媛。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万雄先生,一起聊一聊如何建设香港文化的“根”,香港内地出版界差异和实体书店生存难的问题。我们的节目是由中国经济网和和讯网共同播出。
主持人:陈总,您作为全国的政协委员,既要处理公司日常的事务,同时又要关注社会,而且您还是一位作家,您平常是怎样来协调好这些事情的呢?
陈万雄:管理公司事务是在工作,这也是我的责任,关注社会问题是我的一种社会责任。我本来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写文章是我的兴趣,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只好牺牲一些娱乐时间。
主持人:人家说时间有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去做,主要是您心里有这些事情,喜欢去做。
陈万雄: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据我了解您最近出了几本书,是什么书?
陈万雄:我出了一本《读人与读事》,一本是《人生方圆》。《读人与读事》里面写了成长中很多对于我有教诲,值得我学习的大学老师、出版界的前辈以及一些学者。这些是中国优秀文化里的表现,我觉得应该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所以我也动了这个念头,想写几本书。我觉得也是为了认识这个时代、世界和社会,所以叫做《读人与读事》。
主持人:您是把以前所经历的事情,遇到的这些贵人、老师,都写在了书里,就像回忆录一样?
陈万雄:我认为人跟社会是有联系的,你去认识这个人,这个人对你有感觉,给你很多的感受,体现出来的是文化和社会的情形。
主持人:从您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
陈万雄:对,这些人为什么会成为当代甚至以后的楷模,这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部分,非常动人。
主持人:您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陈万雄:既然我有这个机会,我就应该将我见到的人写下来,希望能够启发年轻的一代。我和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希望通过我们的成长过程去启发这些8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轻人,我们应出版社的要求,讲了50名个人成长的故事,希望能给年轻人以启示。
主持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可以通过您的一些故事,来感受生活当中的一些相同的经历。您今年提交了什么样的提案呢?
陈万雄:坦白说,国家大事,政府有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的领导人,考虑的很周全,我能够理解的国内形势是很有限的,所以不敢提太大的问题,提了两个小提案。一个提案是国家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香港问题、香港的历史、香港的社会、香港的文化的部门,要做学术性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发展香港计划的参考。因为很多内地人说香港是很难读的一本书,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去研究好香港,无论以后怎么样,如果有坚实的学习研究作为基础,我觉得对香港的既定政策以及对香港的了解更有参考。举个例子,香港从来都是中国的地方,香港从来是中国人的社会,香港历史上也是跟祖国不可分开的,一直非常互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百年来香港的特殊发展,它在中国的所有城市里面,已经形成一个极具个性的城市。所以香港的文化是个什么样的,以及将来在大中华文化中作为多元文化的一员怎么发展,其实也需要好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主持人:更好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才能实现今天更好地发展,有一个好的明天。另外一个议题是什么呢?
陈万雄:我刚刚看了一个教授写的一本书,即《文化与外交》,是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一个日本教授,他在美国很多大学教过书,现在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的教授。他对当前美国、欧洲国家以及中国、韩国、日本都以文化作为外交以及打入世界的名片,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提出“文化走出去”,其实背后的目的也是这样,但这个过程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华人在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就是唐人街。不仅仅是唐人街的问题,唐人街其实是当地的一个民族文化,是华人生活的一个展览馆。这个展览馆好还是不好,展览馆的展示面貌好和不好,其实是影响我们整个中国人的形象。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不打造好唐人街?最近十年,韩国人在美国各地的韩国街建得非常好,日本的也很好。但唐人街就非常老旧,甚至年轻的华人,成功人士觉得唐人街是损害他们自尊心的,甚至不愿意提起到华人街。这与我们希望唐人街成为凝聚海外华人和年轻人的目的刚刚相反。我有感而发,是不是我们应该由政府倡议,动员香港和海外的大老板,大家打造好各地的唐人街,为中国唐人街建立一个新的面貌,展现中国人的形象。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奥运会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来到北京,虽然只是短时间的,他们依然觉得非常的惊讶。就像您的提案里提到的,把唐人街打造漂亮一些,很多人走在那里就觉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国有这么多好的文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一下。您的提案主题是香港文化的“根”,您觉得香港文化的“根”是什么?
陈万雄:我在香港几十年,我觉得香港文化是中国一体多元的文化中的一员。为什么这样说呢?香港认为它特殊的殖民地统治的经历,有西方的文化,但香港又是中国的社会,继承了中国人的文化社会价值观。广东本来是中原文化边缘的地方了,香港还在广东的边缘,但长期一百年来,其实香港是中国南北文化集中的地方。香港不光是闽南文化,还蕴含了丰富的整个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它有自己的个性,加上跟世界的交往使它成为一个国际都市。同时,香港的民族很多,南亚的,非洲的,西方的,他们的习惯互相渗透。所以,香港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但总体的“根”基本是中国文化的。离开中国文化的“根”,我们是没有办法理解香港文化的。很多人强调香港的国际化、西方的文化,也提倡香港人本土的文化。但其实你看看历史,香港一百年的历史里,每一个时期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根”,没办法理解香港。如果以后香港作为中国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做着特殊的文化贡献,它一定要理解这种文化特征,才能界定自己将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有人说香港文化是一种“速食文化”,很多电影都是商业电影,文化内涵少了一点,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
陈万雄:一方面我承认有这种倾向,为什么香港是一个商业性的城市,很多文化娱乐都是用商业性的方法去处理,这是一个事实,不能否定。但我也有不同意的地方。香港是一个相当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一百多年来,很多城市很多文化是金字塔的。我觉得香港是一个葫芦,很多时候是为了大众,为了娱乐。香港原来一直走精英人才的路,确实是全世界的人才集中发展的一个地方。香港小葫芦里面的文化,不管是承载世界的眼光,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跟中国所有城市相比绝对不是低的,甚至更有国际性,更有国际视角。所以,我觉得不完全是一种完全简单的“速食文化”。举个例子,我们以为香港社会的人都是这么娱乐的,其实香港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不管是电影,不管是图书,不管是戏曲,都有一大批的观众。香港只有几百万人,我们曾经出了一套《中国文明城镇》十开本的大型图录的中国文明史。不要小看香港社会的文化基础。
主持人:很多时候还是因为不了解,或者是沟通太少,如果能够多一些机会和您这样的人沟通和了解,彼此就会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今年人大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文化立法”,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陈万雄:我本质上是一个文化人,从事学术研究,虽然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但我非常关心文化的发展。我今年上午也讲过文化的问题,这几年总理的报告越来越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提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是当代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过去几年对公共文化,对文化产业,对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得很多,在文化层次还是需要提升的,需要落实更多的措施和方案。日本的历史发展里,凡是大时代变动的时候,都是文化大提速的时候。明治维新,二战以后,他们都有文化大解放运动。地震以后,也提倡新日本文化运动。我觉得日本在每个大时代转变里,都非常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对他的经济发展,对制度和社会的团结凝聚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的价值,我非常高兴,也愿意出谋划策。
主持人:现在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人就有了一个更广泛的发挥才能的空间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都是通过上网或看电子书的形式获取信息。传统书店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内地的很多实体书店都倒闭了,像第三极书店。香港的实体书店是什么样的情形?
陈万雄:香港当年的出版跟零售,图书门市都有受不同的影响,但到今天为止,香港书店的零售一直是稳定上升的。我最近去了日本,跟日本的出版大家聊天,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第一个问题是香港和日本的共同点是书店很多,很密集,香港这么一个小地方,大概有五、六十个书店,每个区都有书店,非常方便,在书店买书看书都非常方便。香港和日本实体书店跟网上书店的价格很接近,受到价格的冲击比较小。为什么内地实体书店很难生存?我觉得还是市场运作问题。如果价格相距太大,自然会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现在网络的经营不是真正的经营,而是赔本性的经营。
陈万雄:如果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有影响,这个原因只是一半,另外一半是书店经营应该有两种考虑。一种考虑是我们的专业是否提高了,越是网络的大众的流行的书越来越多,我们的书店经营应该越来越重视专业,所以专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重要了。如果专业不过关,我觉得是受不了这种冲击的,所以管理经营方式要变。我们应该采取图书加文化用具的经营模式,但书还是主体。当然我们国家给予支持是很重要的,不完全是钱的问题。
主持人:虽然说有很多的实体书店已经倒闭了,但最近我们听说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网站,评选出了全球排名的20个“最美书店”。北京有两家实体书店也是榜上有名,其中有一家叫“老书虫书吧”,另一家时“蒲蒲兰绘本馆”。他们都比较偏向于经营某一类图书,而且阅读环境或者读者参与度都比较高。为什么像这样的书店能够生存的不错,是因为环境特别好,还是书本的内容性比较专业呢?
陈万雄:一是这种文化氛围,不是网上书店能够代替的。第二是专业。最近这几年我们对书店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前都是综合书店,现在开了很多专门书店。中华书局开了一个中国人文科学专门店,书店每年都是20%到30%的增长。这是大的书店没办法代替的。我们又开了儿童专门店,全世界最好的儿童书我们都有,包括英文的,而且全世界儿童教育的用具我们都有。
主持人:还是要把握独特的专业性。
陈万雄:儿童书店里我们请人教小孩怎么读英文书,读英文故事,读中国的经典,是一个注重儿童的阅读交流提升的地方。这样的变化我觉得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这种改革也是能够成功的。
主持人:首先是专业性更强,因为有了独特的专业性,其他的综合书店无法取代。像“蒲蒲兰绘本馆”一样有很好的阅读环境,大家在这里非常舒服,有情不自禁地想去阅读的自愿性。
陈万雄:我认为电子出版以及网上书店没办法取代传统出版和传统书店的,如果网上书店没有传统书店提供的教育、文化、娱乐的功能,这种文化损失是很大的。从政府到业界以及教育界、文化界都应该重视起来。
主持人:昨天张抗抗委员就提到实体书店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香港有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陈万雄:很简单,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去买书,这是增加家庭的文化生活,也是父母指导小孩看什么书,跟他进行讨论的很好机会。如果在网上,小孩自己去找就没有这个机会。不做好这种准备,对一个国家民族,对一个社会教育的损失是很大的。
主持人:所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陈万雄:不单纯是一个产业的问题。
主持人:这是民族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您被称为是两岸三地最早推动电子书的第一人,您对数字版权有什么样的看法?
陈万雄:我是1994年推动电子数字出版跟网络销售的,我认为这一定能够推动未来的发展,但我不认为一、两年内能成为主流,不可能取代传统出版和实体书店,没有十年八年是不行的。这是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为什么说十年八年都不能解决,因为版权成为一个制度是非常难的。以前说出版社印这本书成本多少,盈利多少,给作者多少,这是非常规范的,现在为什么传统出版社不愿意拿数字版权,因为给作者的报酬太低了,给他的报酬也太低了。为什么现在这样低呢?是一百年留下来的传统出版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无所谓,你给多少就是多少,但如果真正的重新编选电子书,他的成本是绝不可能的很低,我不认为电子书的成本和定价会比传统书低。电子书什么时候能够成功,甚至成为主流,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版权保护好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电子出版能不能领先的关键问题。
主持人:很多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一下被人盗版,这就没办法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了。
陈万雄: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上电子出版领先的国家,中国是有这个条件的,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所以有资格领先,甚至走在世界先进国家之列。
主持人:香港出版及印刷业成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这点能不能介绍一下。
陈万雄:香港成为世界印刷业四大中心之一,印刷业是香港三大工业之一,不管是产值,还是雇佣的工人。香港出版的市场规模不大,但香港出版有他的个性和特殊的地位。我两个星期前参加台北的书展,他们问我香港文化和台北文化的区别,我说直到今天为止,相比内地的城市、台湾和香港,香港最大的优势是现代的感觉强烈。香港跟世界接触比较多,很快引进世界最新的潮流以及新的走向,这也是香港出版的特征。
主持人:我觉得这种独特性可以带来更多的新鲜的血液,可以发展得更好。您在九几年的时候就提出过中文出版市场一体化的说法,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您认为现在中文出版市场有没有真正的一体化?
陈万雄:当时我提出中国文化的一体化,我的观察是没有错的,这20年的走向是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走。我敢说现在台湾的出版业也离不开大陆和香港,香港出版界也离不开两岸,内地出版社也跟台湾业界密切相关,大家已经离不开了。所有出版人考虑,我们出版的方向都会同时考虑两岸三地的市场。我们的作家越来越讲究跨地域,我说香港的作家,特别是年轻的作家,如果不能走进两岸,你的写作是没有前途的。所以,现在香港年轻的作家越来越走向大陆,了解大陆和台湾。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但还没形成完整的一体化市场,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因为内地还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形态差异,其实台湾也有无形的障碍。充分的一体化还没有实现,但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主持人:我们本是同根生,所以两岸三地文化的“根”都是一样的,都是华夏的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陈万雄:有一次我到台湾,他们的一份报纸问我对台湾文化的看法。一段时期台湾的出版界强调国际化和本土化,我说这样最后是走不下去的。广东是提倡岭南文化,台湾也是个边缘,但这一百年,甚至这五、六十年,我觉得台湾包含全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广东还要多,因为从东北黑龙江到西北到华中,大量的文化到了台湾,引起了台湾真正的主流的“根”。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今天在这里分享您的见解,让我们有了很多的启发。也非常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