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
书店
出版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集团
出版社
书单
百道好书榜
主题书单
学科书单
动销新书优选
口碑好书优选
书新闻
少儿
大众
专业/学术
教育
综合
书评/作者
书评
作者
天天听好书
专栏
百道学习
招聘
我的百道
全部
全部
文章
书名
著译者
品牌
书单
您现在的位置:
>
专栏
俞晓群:王云五为何要走自学之路?
王云五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新学堂已经产生,许多优秀人才走上留洋之路,比如他的学生胡适。但王先生为何走上自学之路呢?
时间:2019年03月04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编者与读者——常识辞典
编者与读者是一个共同体,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卖方与买方,传播与接受,推销与识别,受益与受害,凡此种种,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两者的思想和行为。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李景端:一本能读出“香气”的散文集
近日读到一本散文集《披着蝶衣的蜜蜂》,光看书名就显出不凡的艺术味。引人想象:披着蝴蝶外衣的蜜蜂,不停地在花香丛中釆蜜,准是既靓丽又香郁。
时间:2019年02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
李景端
俞晓群:这一年,我的最、最、最
最快乐的事情是那一只草鹭翩然飞来,一个以书籍创新和装帧为标的的文化品牌,一群雅文化的追求者,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尝试。
时间:2019年02月11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老友江晓原——书后的故事
在我的朋友中,江晓原是一位具有神性的专家和文化学者。我这样说并非调侃,晓原早年学术研究神秘莫测,近些年熔铸新知,积累有成,愈发大神了。
时间:2019年01月23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李景端:萧乾一封信的启示
做人与译书都要讲究道德,许多做人应有的品德,在译书上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明白,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到。
时间:2019年01月22日 来源:百道网李景端专栏 作者:
李景端
俞晓群:从海豚到书馆——书后的故事
题目里面有三个含义,其一是讲我与海豚出版社的故事;其二是讲“海豚书馆”的故事;其三是讲二〇一七年,当我退休离开海豚出版社之后,有关“海豚书馆”的总结和叹息。
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成名与成家
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家丛书”, 从2014年开始陆续面世。已经出版的人物包括:巴金、陆费逵、赵家璧、章锡琛、郑振铎、叶圣陶、张元济、邹韬奋、陈原、邵洵美、舒新城、王云五、徐伯昕、王伯祥、曹辛之、陈翰伯、金...
时间:2019年01月02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沈公杂说——书后的故事
不久前,有出版社希望我写一本《沈昌文传》或者小传、评传什么的,我说沈公花样太多,生命力旺盛,静无成法,动无定式,我现在散着写,还跟不上他的变化呢;如果立传,大概还未写好框架,他老人家已经孙悟空七十二变...
时间:2018年12月26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通识与启蒙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小书,英文名字为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直译是“非常简短的介绍”。他们延请世界上各个学科的学者,用短小的篇幅,通俗的文字,写出该学科的知识介绍或曰导读。
时间:2018年12月17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复刻的启示——书后的故事
复刻本不但高仿真,而且大多数印量很小,编号销售,在道理上与仿制古版书大同小异,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时间:2018年11月29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愈久远,愈难忘——写在丰子恺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
丰子恺是现当代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或者说,作为一介书生,他的身上延续着中国文人的许多优秀传统。
时间:2018年11月21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作者与福柯
在今人的观念中,作者是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再进一步,在传媒人的观念中,作者既是一个身份的标志,又有等级的寓意。
时间:2018年11月13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新《围城》的故事——书后的故事
谈到西方传统装帧目前的状况,其实在西方业界,它也是以三种工艺形式并存的:一是传统手工的装帧工艺,二是半手工、半机制相结合的装帧工艺,三是完全机制的装帧工艺。
时间:2018年11月07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李景端:也谈“公版书”的版本是非
“公版书”再版,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正常出版现象,当然可以修订、充实、重印,但必须严肃对待,认真选择。
时间:2018年10月30日 来源:百道网李景端专栏 作者:
李景端
俞晓群:再论“一流”
我认为一流的书毫无疑问是先秦的,先秦的思想超一流。它是不受任何影响诞生的,这是思想的原生态。
时间:2018年10月29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传统与传承
我半生做文化传播工作,品评一个文化企业,或者品评一个文化人,最重要的两点,一定是看他的传统和传承。比如以百年为限,品评出版群落,我经常会赞扬上海的出版传统,赞扬他们传承的文化精神;品评出版社,我经常会...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李景端:风雨四十载 一世书缘情
作为《译林》杂志的创始人、译林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出版家李景端在新作《我与译林——半生书缘一世情》中,回望出版人生和译林的创业史。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来源:百道网李景端专栏 作者:
明 非
俞晓群:王强的书装——书后的故事
书成之后,一时惊艳。美到何种程度呢?二〇一七年王强去香港参加书展,首次拜访董桥先生,席间王强送上一册真皮版《书蠹牛津消夏记》,董先生反复翻看,然后对坐在身边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林道群先生说:“我...
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让阅读陪伴终生
最终我们需要融入理想的阅读之中。虽然眼睛花了,颈椎病时而会带来一阵眩晕,阅读与写作的疲劳周期也在缩短,但只有一生的阅读,才会使你的身心真正地、长久地安静下来,为什么?
时间:2018年10月10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访叶家小院——书后的故事
我们谈叶老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念仑先生拿出叶老修改的手记,一摞小书,每本书内的字里行间,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人眼几乎看不清楚。
时间:2018年09月26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书香与故乡——《书香故人来》后记
所谓故人,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对养育我的那一方乡土的感念。
时间:2018年09月11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作者:
俞晓群
沈昌文:一位边疆壮汉的内陆开发记(《书香故人来》序)
俞晓群又有新作问世,听到这消息,沈昌文先生立刻就寻思,他这次要写什么?在沈先生的疑问之后,看罢文稿,提笔作序,序文中说:他要告诉我们大家的,还是旧事。不过,这次他对旧事作了系统发掘。
时间:2018年09月06日 来源:俞晓群 作者:
沈昌文
俞晓群:终于谈爱——书后的故事
散文、杂文、随笔、影评,长长短短,东西无照,南北游离,读下去都是幌子,一条爱的暗河在流动,像一缕丝线,串起毛尖这一波文章的思想况味。
时间:2018年08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黑无常——书后的故事
我赞美他的著作《我的家园》和《三好集》,“前者文字平和、脱俗而淡泊;后者则以文字老道而回报流年碎影的磨砺。”我感叹我们之间的交往如山间溪流,清澈如许,只是一句“可以唱和”而相会终生。
时间:2018年08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沈昌文近况——书后的故事
谢其章、徐时霖二位先生写文章,谈到沈公昔日的辉煌,谈到与沈公名字相连的三联、《读书》、辽教社、《万象》、海豚社、海豚书馆;谈到旧日的时光不可追回,人们的记忆迅速飘散……
时间:2018年08月07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
俞晓群
俞晓群:我的书房
一个文化群落的怀旧情绪,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带有某些遗传的因素;而一种文化传统的消逝,有时会带来一个族群的毁灭。
时间:2018年08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作者:
俞晓群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专栏作者
(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鲍红
博雅出版...
曹光哲
陈万雄
陈昕
东亚出版...
傅伟中
耿相新
海飞
贺圣遂
雷群明
李景端
李昕
理查德·...
刘伯根
刘佩英
刘苏里
马学海
聂震宁
潘凯雄
佘江涛
宋焕起
唐俊荣
汪家明
汪耀华
王国伟
王思迅
王为松
王振羽
魏钢强
严搏非
游云庭
俞晓群
袁亚春
张秋林
张志强
赵亮
郑勇
周浩正
朱晓
朱晓剑
祝君波